汉字文化,变化万千。自古以来,随着时光流逝,汉字形音义逐步演变,加上知识文化差异、地域文化变动,日常生活中许多字词的读法都容易出错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新的词语,那就是被困住的“四方八面”,即“圐圙”。“圐圙”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,又该怎么读呢?
一、“圐圙”该怎么读?
正确读音:kū lüè
同音字:枯 略
部首:口
结构:全包围结构
二、“圐圙”的字形演变
“圐圙”属于方言词,算是人造词,外面为“口”字框,里面“四方”和“八面”上下重叠,被包裹在内。“四”的甲骨文金文都是“四横”,表示四个一组成“四”。楚系简帛时的字形类似象鼻子,中间两竖把鼻子分成三部分。小篆字体再简化,后来又规范下,就成了楷体“四”字。
“方”字的甲骨文和金文类似朝右朝左,头部向上的人形,然后横着一条直线,表示垂直之意。小篆时,身体弯曲,上竖成点。隶书时再简化,楷书时更规范,最后成了“方”字。
“八”字甲骨文和金文由相背的两画组成,后面逐步简化,规范,成了楷体“八”字。“面”的甲骨文类似面部轮廓,小篆时简化,外面框形,里面类似“目”字。后来再次简化,就成了楷体的“面”字了。
三、“圐圙”怎么解释?
1.圐圙是一种古老的民俗面食,山西特有的,圆环状外形,类似“长命锁”,上有石榴、佛手、桃子、老虎等面塑,在孩子满月、三岁、十二岁这三个阶段,外婆、舅舅家要蒸“面圐圙”,甚至还将举行套面圈的仪式,寓意孩子长命百岁,吉祥如意。
2.河南扇贝方言里的“圆圈”“范围”之意,必要时可以作动词。
3.指围起来的草场,属于蒙古语,翻译为“库伦”,而且多用于村镇名,比如内蒙古的马家圐圙。
4.圐圙,网络热词里的“四面八方”。毕竟,圐由“四”和“方”组成,圙由“面”和“八”组成,连起来就是“四面八方”。
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,方言是多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实际生活中,各种汉字穿插、组合,形成了不同意义的汉字词语,丰富了文化内涵,也加深了中华汉字底蕴。